【活得健康啲】BB飲奶沒抹乾面頸易誘發濕疹 中醫教小兒濕疹止痕護理貼士
發布時間: 2022/02/15 11:23
最後更新: 2022/08/30 18:04
除了父母遺傳敏感體質,嬰兒喝奶後沒抹乾皮膚,也會誘發濕疹。小朋友患濕疹,可怎樣搔癢而不抓傷皮膚?用芫茜水外洗一定可以止癢?今集《活得健康啲》請來註冊中醫師李廣冀解構小兒濕疹成因、誘發原因、常見症狀,並教各位家長為孩子護理、止癢的貼士。
小兒濕疹成因
李醫師指,小兒濕疹為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慢性皮膚炎症,有滲出傾向、反復發作、對稱、痕癢的特點。內在因素包括:免疫異常、免疫缺憾、慢性疾病;外因多是環境變化、食物過敏、天氣變化、日曬。此外,社會壓力、心理因素也會誘發此病,但小兒不多見。
他表示,年紀最小的患者,通常出生3至5個月後,就會出現嬰兒濕疹症狀,一般面部長出紅疹、滲水。他們通常對牛奶、蛋白質敏感,導致面部出現敏感症狀,稱為「奶癬」或「嬰兒面部濕疹」。
一般是因為父母遺傳敏感體質給嬰兒,導致嬰兒會對很多東西敏感,譬如牛奶;通常到半歲、一歲,這些面部濕疹症狀會緩解。若嬰兒濕疹無法臨床康復,就會演變為「異位性皮炎」。
濕疹遺傳機率為1/2
李醫師指,若父母其中一方有敏感症狀,嬰兒也會有1/2機會患濕疹。若父母有嚴重濕疹症狀 ,婦女懷孕期間則要小心飲食,避免引發痕癢的食物,譬如海鮮、芒果、榴槤、煎炸食物、甜食(如朱古力、珍珠奶茶)等,令濕疹加劇,導致嬰兒也有嚴重的濕疹體質。餵哺母乳期間,母親若吃過多致敏食物,例如海鮮、牛肉、芝士,嬰兒喝母乳後也可能出現敏感症狀。
常見症狀、誘發因素
患者一開始多是面部出現「奶癬」;或是尿布疹引發刺激,慢慢演變成濕疹,導致面泛紅、手肘或膕窩出紅疹。若嬰兒濕疹無法臨床康復,從三、四歲開始就會演變為「異位性皮炎」。「異位性皮炎」多是腳膕、手肘有濕疹,患者通常每年轉季就會發作,發作一、兩個月後好轉,至翌年轉季時又復發。
李醫師指,在他接觸的求診者中,最年幼的小兒濕疹患者為6個月大的嬰兒,約三、四個月大開始,面部有奶癬。每周服用中藥5天,患者奶癬漸漸受控,惟曬過太陽後濕疹曾發作。他解釋,6個月大的嬰兒皮光肉滑,皮膚很易受外界刺激,譬如流汗後濕疹會發作。
惟較常目但較易被忽略的是,嬰兒喝奶後,留下的奶漬有機會流到耳朵、頸部,這些部位若藏有奶水,很易誘發濕疹,故喝奶後要盡量抹乾他們的皮膚。另外,他們也喜歡啜手指,要留意指隙的口水漬,尤其無名指、中指之間,若沒抹乾口水漬,也很易誘發濕疹。
小兒濕疹常見的發作部位包括:手腕、手掌、膝蓋、足踝、足背等。點擊相片看病例:
七成小兒濕疹青春期後臨床康復
李醫師指,濕疹不可以完全斷尾,暫時中西醫也沒一個完全根治方法。根治意思是以後也不發作,惟濕疹患者只能臨床康復,即病情數月至數年持續穩定。
患者可服藥紓緩,配合運動、休息,病情可漸漸好轉,體內免疫缺陷、異常狀況也可透過休息修復,體質變得沒那麼敏感。他指,隨年紀增長、中藥輔助,腸胃的耐受性、皮膚抵抗力增強,七成小兒濕疹患者也可在青春期之後臨床康復,病情隨體質增強而穩定。
外洗、外敷及保濕方法
李醫師指,治療濕疹第一方針是盡快讓傷口癒合,第二是減少痕癢。若接受中醫治療,除了內服中藥,還有外治法,即針灸、外洗。他表示,較難讓2歲以下嬰幼兒接受並服用中藥,故多數外塗保濕產品,或以馬齒莧、金銀花等煲水洗澡,紓緩症狀。
接下來,他會講解何時用外洗,為何用後無效;傷口太多時如何護理;何時用潤膚霜、潤膚膏,為何用後反更嚴重等問題。
1. 外洗方法(例如金銀花水、芫茜水等)
2. 外敷方法(適用於傷口太多時)
3. 使用保濕產品(潤膚霜/潤膚膏)
止癢及護理傷口貼士
痕癢、傷口問題最令人困擾。他表示,引發痕癢的因素很多,例如感到太熱時,尤其運動過後,有機會加重濕疹症狀。可以選擇在早上或黃昏曬一曬太陽,但不能直接照射,半歲內的嬰兒只能曬大約15分鐘,半歲以上也只宜曬半小時。但曬太陽後,嬰兒當晚通常睡得較好,不再那麼痕癢。
搔癢是本能反應,如何可避免抓傷皮膚?
若不慎抓損皮膚,如何避免受細菌感染?
1.使用消毒繃帶
2.使用抑制細菌的藥膏
- 可搽抑制細菌的藥膏,譬如含氧化鋅的藥膏,氧化鋅可加速傷口癒合。
- 可搽含有苦參、地膚子這些抑制細菌的中藥藥膏,均可減低感染金黃葡萄球的機會。
3.在室內盡量保持恆溫,約23°C、24°C,濕度則維持在40%至50%。環境太熱容易令細菌滋生,太冷會令皮脂腺收縮,令皮膚乾燥。
其他護理貼士
1. 留意洗澡時間、水溫及事後潤膚
2. 留意衣服物料、厚薄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bit.ly/34FTtW9
記者:黃泳欣